教师[2015]5号 教 育 部 文 件 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2日 来源:

 

教 育 部 文 件

 

教师[2015]5

 

 
 
 

 


教育部关于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坚决纠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行风问题,现将《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深入解决“四风”问题重要举措。各省级教育部门是责任主体,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按照《规定》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订标本兼治的具体实施方案和细化的违规处理办法。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工作机制,紧盯寒暑假、法定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扎实有序开展有偿补课专项治理活动,坚决制止有偿补课等乱收费行为。

       二、开展专项督查,严格责任追究。我部将把治理有偿补课纳入督导检查的重点内容,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各省级教育部门要开展自查,将治理有偿补课纳入专项督导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对《规定》中所列举的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对典型案件予以曝光。对监管不力、问题频发、社会反响强烈的学校和地方,要严格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于在课堂上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课上不讲课后讲并收取补课费的,以及打击报复不参与有偿补课学生等严重违纪、败坏师德的行为要重点查办,实行“零容忍”。

       三、强化宣传教育,注重正面引导。各地教育部门要通过各种方式,迅速将《规定》要求传达到中小学校、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将学习《规定》作为2015年师德教育的重点内容,记入教师培训学时。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自觉拒绝有偿补课,对每名学生认真负责,为学习有困难学生答疑辅导,开展课前课后或假期义务值守等志愿服务。选树并宣传优秀教师典型,充分展现当代教师无私奉献、崇德向善的精神风貌,传播教育正能量。

       四、严格教师管理,接受社会监督。各地教育部门要将在职教师是否组织或参与有偿补课,作为年度考核、职务评审、岗位聘用、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中小学校领导要带头执行规定,坚决杜绝学校组织或参与有偿补课行为,并加强对教师从教行为的管理。积极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广泛参与的监督体系,畅通和公开举报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教育部公布统一监督举报电话:010-66092315、66093315;举报邮箱:12391@moe.edu.cn

       各省级教育部门请于2015年底前将《规定》的实施方案和处理办法报送我部教师工作司,并向社会公布。

教育部

2015年6月29

 

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

有偿补课的规定

       一、严禁中小学校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有偿补课;

       二、严禁中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有偿补课;

       三、严禁中小学校为校外培训机构有偿补课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或学生信息;

       四、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组织、推荐和诱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

       五、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或由其他教师、家长、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有偿补课;

       六、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

对于违反上述规定的中小学校,视情节轻重,相应给予通报批评、取消评奖资格、撤消荣誉称号等处罚,并追究学校领导责任及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对于违反上述规定的在职中小学教师,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直至相应的行政处分。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转发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的通知

教人厅函[2015]6

 

部属各高等学校,各直属单位:

       现将《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组通字〔2015〕28号)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中办发〔2015〕34号,以下简称《管理规定》)是中央制定的第一个专门规范和加强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的党内法规,是新时期做好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工作的基本遵循。各校各单位要按照组通字〔2015〕28号通知要求,充分认识制定实施《管理规定》的重要意义,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管理规定》的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要把学习《管理规定》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实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着力规范选拔任用工作,从严从实加强领导人员的管理监督。我部将专门组织《管理规定》的专题学习培训,各校各单位党政负责同志也要高度重视,带头开展学习,认真抓好落实,确保中央精神得到有效贯彻执行。

       学习贯彻《管理规定》中的重要情况和建议,请及时报告我部。

教育部办公厅

2015年6月23

 

 

教体艺[2015]5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
等三个文件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建立健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评价制度,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我部制定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提出以下要求。

       一、建立中小学艺术教育测评制度,是检验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是改进和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狠抓落实。要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步骤,探索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

       二、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自2015年开始试点实施。教育部将建立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请各省(区、市)推荐1-2个地市或2-5个县市作为实验区,于6月20日之前将名单报送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各地教育部门也要抓好一批实验区,进一步完善艺术素质测评指标、内容和相关配套政策,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要加大交流力度,及时总结并推广典型经验。

       三、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以学年为单位进行。各地中小学校于9月底前将2014-2015学年《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报表》报至当地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自评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纳入校长考核内容。各地要加强对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的指导和管理,要将自评项目作为监测教育发展和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教育督导检查。

       四、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自2015年开始实施。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要按要求逐级报送年度报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于12月底前将2015年度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报送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各地要把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作为一项基本工作制度,通过年度报告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本地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

教育部

2015年5月25

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制度,了解掌握学生艺术素养发展状况,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应覆盖到全体学生。

       第三条  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应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既关注学生艺术课程学习水平,也关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经历;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既关注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关注对学生的特长激励。

       第四条  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见附表)由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和发展指标三部分构成。基础指标是中小学生在校内应参加的课程学习和课外活动;学业指标是中小学生通过校内学习,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达到的目标;发展指标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

       第五条  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以分数形式呈现,基础指标40分;学业指标50分;发展指标20分,其中加分项目10分。90分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六条  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依据是学生的写实记录、成绩评定,同时参考教师评语、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学校可分年级段组织实施测评工作,测评结果应及时汇总、整理、存档、上报。

       第七条  学校要如实记录每一名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初中和高中阶段学校学生测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第八条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情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学生艺术素质纳入中小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第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附表: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试行)

附表

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试行)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容

分值

基础指标

1.课程学习

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学习的出勤率、参与度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

25

2.课外活动

参加学校组织的艺术兴趣小组、艺术社团和各类艺术活动的表现

15

学业指标

3.基础知识

理解和掌握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的情况

25

4.基本技能

掌握和运用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技能的情况

25

发展指标

 

5.校外学习

自主参加校外艺术学习、参与艺术实践的情况(主要指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的文艺演出和展览等)

10

6.艺术特长(加分项)

在学校现场测评中展现的某一艺术项目的特长(包括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戏曲、绘画、书法等)

10

 

 

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学校艺术教育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功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

       第三条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项目包括艺术课程、艺术活动、艺术教师、条件保障、特色发展以及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等。学校应在全面总结本校艺术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基础上填写自评报表(见附表)。

       第四条  自评报表由自评项目、自评内容、自评记录、自评得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等六部分构成,学校应根据自评项目内容如实填写。

       第五条  自评结果以分数形式呈现,艺术课程30分,艺术活动20分,艺术教师20分,条件保障20分,特色发展10分;学生艺术素质测评10分(加分项目)。90分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六条  学校每学年进行一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自评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纳入校长考核内容,确保过程规范、结果真实,不弄虚作假。每年9月底前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报表》报至当地教育行政部门。

       第七条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结果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官方网站信息公开专栏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当年10月至12月。公示期内社会对自评报告的意见和投诉,要及时收集、处理,并通报处理结果。

       第八条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的指导和管理。教育督导部门要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开展必要的督导检查。

       第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表: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报表.doc

附表

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报表

               省(区、市)                

学校名称(公章):                                                                      联系电话:                        

学校类别:□普通小学;        □普通初中;        □普通高中;        □完全中学;        □职业高中;

□九年一贯制学校;        □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教学班总数:小学            个;        初中            个;        高中            

在校学生总数:小学            人;        初中            人;        高中            

专任教师总数:小学            人;        初中            人;        高中            

 

自评项目

自 评 内 容

自 评 记 录

自评

得分

存在的

主要问题

改进措施

艺术课程

(30分)

按照国家要求开齐开足上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艺术课程,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音乐:        课时/周;

美术:        课时/周;

综合艺术:        课时/周;

地方/学校艺术课程:        课时/周,列出课程名称                                                  

 

 

 

 

艺术活动

(20分)

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艺术活动,因地制宜建立学生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保证每周有固定的艺术活动时间,每年组织合唱节、美术展览和艺术节等活动。充分利用学校校歌、广播、电视、网络以及校园、教室、走廊、宣传栏、活动场所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学校开展艺术节等活动场次:        场/年;

每周开展艺术活动频次:        次/周;

校级学生艺术社团/兴趣小组数量:

       个,列出项目(如合唱、民乐、管乐、交响乐、舞蹈、戏剧、戏曲、美术、书法等)                                                          

艺术活动学生参与面(占学校学生总数比例):        %

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基本情况:                                                                                        

 

 

 

艺术教师

(20分)

在学校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课时数和学校班级数配备艺术教师,满足艺术教育基本需求,加强教师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艺术教师总数:        人(含专职      人、兼职        人),其中:音乐      人、

美术        人、其他        人;

艺术教师生师比:            

艺术教师平均周课时:        课时/周;

艺术教师缺额数:        人;

本学年艺术教师参加县级以上培训人数:

       

 

 

 

条件保障

(20分)

设置艺术专用教室和艺术活动室,并按照国家标准配备艺术课程教学和艺术活动器材。

艺术专用教室/活动室:        个,其中:音乐        个、美术        个、其他        个(列出名称                                                    );

艺术场馆:        个,面积:        (列出名称                                                        );

是否按照国家标准配备艺术课程教学和艺术活动器材:                                  

 

 

 

特色发展

(10分)

发挥本校艺术教育资源优势、依托本地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资源,形成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特色。充分利用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利用当地文化艺术场地资源开展艺术教学、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与社会艺术团体及社区建立合作关系。

列举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发展成果:

 

 

 

 

 

 

 

 

 

 

 

学生艺术

素质测评

(加分10分)

认真组织实施学生艺术素质测评

实施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起始学年:                  

本学年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覆盖面(占学校学生总数比例):          %

本学年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

 

 

 

自评结果

 总分                  ;等级                    

 

填报人:                                          联系电话:                                      填报日期:                            

 

注:1.请对应自评项目和自评内容进行自评,并认真填写此表。

2.学校可另附自评报告。

3.此表一式两份,报送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一份,学校存档一份。

 

 

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制,推进学校艺术教育规范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要全面总结本地中小学校(含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编制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第三条  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重点反映艺术课程建设、艺术教师配备、艺术教育管理、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课外艺术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重点项目推进,以及中小学实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制度等方面的情况。

       第四条  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应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全面客观收集信息,根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总结成绩,提炼经验,分析问题,提出改进的举措。

       第五条  各县(区、市)教育行政部门于每年10月底前将本县(区、市)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报送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于每年11月底前将本地(州、市)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报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于每年12底前底将本年度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报送教育部。

       第六条  教育部委托第三方机构研究、分析各省(区、市)报送的相关信息,编制并发布《全国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第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建立中小学艺术教育评价制度 加强和改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就《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答记者问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等三个文件(以下简称“三个文件”),如何正确解读和执行“三个文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1:出台“三个文件”的背景和意义?

       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提出了“建立评价制度,促进艺术教育规范发展”的要求。研制和出台“三个文件”,填补了艺术教育评价制度的缺失,对于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制度意义重大。建立规范完备的评价制度,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将有利于切实改进美育教学,切实提高艺术教育的育人质量,促使人才质量标准更加全面,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问2:请简要介绍一下“三个文件”的研制过程。

       答:“三个文件”的研制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开展摸底调研,了解各地中小学艺术教育和探索进行艺术教育测评的有关情况,认真听取教育行政部门、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建议,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集中进行论证。与此同时,开展相关国际比较研究,立足国情予以借鉴吸收。二是整合各方力量攻关。组建由专家、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研科研人员、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等各方面人士组成的研究团队,研制起草“三个文件”初稿。三是广泛征求意见。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征求专家学者、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校长和教师的修改意见,同时向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征求意见,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经合法性审查后,于2015年5月正式印发。

       问3:据悉“三个文件”填补了制度空白,其中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是国际上无现成经验可供借鉴的制度创新,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文件研制思路?

       答:“三个文件”的研制思路简要地说,就是一个坚持、一个遵循、三个注重。

       一个坚持。坚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改革目标,以科学性要求统领制度创新。

       一个遵循。即遵循学科规律。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应遵循艺术教育自身规律,既关注学生艺术课程学习水平,也关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经历;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既关注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关注对学生的特长激励。

       三个注重。一是注重整体配套。“三个文件”各有侧重、相互独立、相互配合、相互印证,分别从学生、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三个维度,对学校艺术教育的质量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二是注重实践检验。如:《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以下简称《测评办法》)中的“测评指标体系”目前是“试行”,要求各地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自文件印发之日起确定试验区并展开试验。三是注重政策衔接。关于招生考试制度重大改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等改革举措已相继出台,“三个文件”的研制注重立足全局,注重与其它改革政策的相互配套,相互衔接,共同推动教育综合改革的全面深化。

       问4: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的适用范围。

       答:《测评办法》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强调素质测评要覆盖全体学生。本着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教育部将在全国建立一批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实验区由各地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

       问5:当前,社会艺术培训门类很多,一些学生参加了社会艺术特长班培训、艺术考级、艺术比赛等,这些学生和家长很关心参加社会艺术培训算不算“校外学习”?参加社会艺术考级和艺术比赛的结果能否作为“艺术特长”认定的依据?

       答:这的确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关于“校外学习”,依据《测评办法》的文件界定,一不包括学生接受的家庭艺术教育,二不包括学生参加的社会艺术培训机构或个体培训者所组织的艺术培训,而只是指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的文艺演出和展览等”实践性、体验性学习。

       关于“艺术特长”,文件明确限定为“在学校现场测评中”展现出来的艺术特长,社会艺术考级、艺术竞赛的等级名次证书等不能直接作为艺术特长测评的依据。对于目前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艺术考级,许多专家学者十分担忧,一是认为功利化倾向严重,以营利为目的;二是认为将艺术教育推向纯粹的技能培养,扼杀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这里需要特别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不要听信某些机构移花接木解读政策文件的不实信息。

       问6: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结果如何使用。

       答:《测评办法》对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的使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学校要如实记录每一名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初中和高中阶段学校学生测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情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学生艺术素质纳入中小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相关信息